在中國古代建筑中經常出現的古青瓦可能并不新鮮。它的生產和歷史仍然有很多壓力,因為這曾經對建筑材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隨著現代建筑材料的興起,慢慢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,仍然有很多的文化和壓力。
古青瓦是一種彎曲的建筑材料,取材于大自然,最終以建筑的生命周期回歸自然。長期以來,中國傳統建筑被這條交疊曲線的細膩紋理所覆蓋,這也反映了中國獨特的居住文化。青瓦的出現始于西周初年,到唐代,其生產趨于成熟,主要是灰瓦、黑瓦和古青瓦,灰瓦質地相對粗糙,一般用于建筑中。古青瓦緊密,拋光,經常用于宮殿和寺廟。也有少數的釉面磚,用于山脊。一般形成一個弧形,剛燒成褐色灰色,在室外雨水作用下會慢慢變成暗青色,所以又稱小綠瓦,長200×250 mm,寬150~200 mm。當弧面向上時,稱為瓷磚,用于排水,覆蓋瓷磚與瓷磚之間的間隙,以防止滲漏。整個坡頂采用瓷磚與頂板交替連續布置,屋面采用防水排水方式,屋頂的檐部(瓦當)采用少量特殊形狀的瓷磚進行防水排水,以達到整個屋面防水排水的目的。
分享: